
一日之计在于晨,可是迟到现象在中小学却是屡禁不止。对此,有的教师采取严厉诃斥、罚款、进候课室等一些简单粗暴的方法,结果不仅未能纠正学生迟到的毛病,有时反而使“迟到”现象愈演愈烈,导致学生逃学,更有甚者酿成悲剧。笔者认为治理迟到现象应该因人而异,把迟到当作一个良好的教育契机,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和爱心,引导学生纠正迟到的毛病,让学生快乐地按时走进教室。
一、抓住契机 生成资源
迟到有时会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打断正常的教学节奏。这时如果能抓住契机将“学生迟到”变成一种生成性的课堂资源,不仅可消除因迟到而造成的对课堂干扰,反而可以把迟到现象变废为宝。如有位教师正在上有关“感动”话题的作文辅导课,一位学生迟到了,这时教师说:“这位学生由于某种原因迟到两分钟,但他已经为按时到校作了最大努力,大家看他由于跑步上楼而累得满头大汗,多么辛苦啊,能否让我们感动?”。接着请这位学生叙述迟到的原因和为赶时间而作的努力。教师趁机点拨:“感动需要真情流淌,作文需要真情实意。”并进行作文指导。学生迟到如果是英语课,就请他用英语口述迟到情形;如果是音乐课不妨让他唱一首歌;如果是数学课学习圆形内容可从“打开电风扇,帮助该同学散热”,接着展开教学内容。学生迟到,教师如果能够这样因势利导,不仅可以化解尴尬,而且会使迟到减少。
教师充分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将“学生迟到”变成一种生成性的课堂资源,不仅体现了教师对新课程所倡导的人文关怀理念的具体实践,而且将课程标准在教学时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挖掘有效的学习资源的要求在教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二、嘘寒问暖 动之以情
学生迟到如果不是故意为之,只是偶然现象,大可不必兴师动众。其实,就迟到的原因而言,多数是偶然事件所致,如堵车、生病、恶劣天气等,很少是故意所为;就性质而言,迟到属于轻微的违纪行为,很少有恶劣情节者。对此笔者通常做法是示意迟到的学生不必喊报告,让他们悄悄走进教室,不要影响其他同学。课后不忘告诉学生,迟到了,就不要着急,慢慢走,如果不小心滑倒受伤或发生交通事故,则划不来。并且能关切地问他:“怎么了?路上没有什么事吧?”,“你一定还没来得及吃早餐吧?趁课间赶快把肚子问题解决了。”后面发生的事可想而知,也可以想象到迟到问题解决情况。
正如巴特所说:“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在这里,解决问题的当然并不仅仅是一句问候的威力,更重要的是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与呵护,打开了学生心灵大门的密锁,它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内动力,引导学生去自觉地、主动地沿着教师指出的方向迈进。
三、以退为进 步步为营
在班级管理中有时会遇到个别学生总是迟到,而且还振振有辞:“迟到就迟到,休息不好怎能上好课?与其在教室里睡还不如在寝室里睡来得舒服。”对于这样的学生,如果用学校纪律来压制,基本上不起作用。我在07届、08届高三都遇到了这样的男生。我干脆在班级宣布允许他可以比其他同学晚到二十分钟。一周下来他们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到校,然后我就在班级中表扬,说他们守信用。此时我看到他们坐在位上不自然地笑了。接着我用商量的口吻对他们说:“是否可以只晚到十分钟,但如果有一两次做不到,我也会原谅你的。”他们乐意地点了点头。后来他们都能按时到校。
适当的目标定位才能激发学生的热情,才能激发学生认真地按你的要求去做,。我通过降低目标满足他们欲望,甚至是部分满足不太合理的目标要求,避免了师生直接冲突,调整了情绪,召唤了他们内心深处的“善”。同时不吝啬自己对他们的赞美之词!当有点点进步的时候,不免多夸奖,多鼓励!然后乘胜追击解决问题。
四、正本溯源 调整节奏
高中生尤其是高三理科学生迟到,大多时候是因为前一天睡得比较晚。理科生一般越到晚上越精神,有个习惯养成和感染问题。如果是一个人晚睡通常是因为有这个习惯,但是一个人不睡觉开夜差会很无聊,他通常会鼓动周围的人一起熬夜,然后感染周边的人,这样就形成了一片人晚睡,甚至更严重。当然也有住校生晚自习后在寝室里开卧谈会,甚至溜出校园上网吧,这样晚上睡得晚了,自然早上就要受到影响。另外部分理科教师和理科生认识上也存在着误区,他们认为早起是文科生的事,理科生大可不必。
治病需治本。治理迟到问题先从就寝抓起,督促学生晚上早休息。白天起早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同时督促学生午休,保证学生有足够的睡眠时间。而且适时告诉学生一些心理学原理,如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午休能增加两个智力高峰期,早起能充分利用一天中第一个智力高峰期。学生自然会自觉克服迟到的缺点。
五、以身作则 善意提醒
俗语说:身教重于言教。如果教师自己一再要求学生不迟到,却不能严格要求自己,这样的教育怎能让学生口服心服呢?如果班主任自己在每天上课铃响起时站在教室门口,无论是严寒还是酷暑都能坚持,学生是会受感动的。此时如果发现有哪位学生还没有到校,就及时给学生家长电话提醒,这样也会引起家长的重视。07届高三有一位女生经常迟到,她家距离学校只有5分钟路程。有两次天气恶劣,我在快要上学时摁响了她家的门铃,提醒她防止迟到。此后她就很少迟到了。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在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过程中,班主任的身教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着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和教育作用。要求学生不迟到,教师自己首先做到提前到教室门口等待,看似区区小事,实则细微之处做表率,从而使教师的教育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境界。
教育是一种爱的艺术,就让我们用自己的爱心和智慧去化解学生迟到后的尴尬情形,营造温馨情境,让学生快乐地准时走进教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