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4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贾世兰一行应邀到舒城一中作《中学生常见传染病预防》专题报告。
专家报告引导学生了解传染病定义及39种法定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传染病传播的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介绍常见的传染病: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特点是传染性很强,传播速度很快,流行广。沙眼,是一种通过手指、手帕、毛巾、脸盆及其他公共物品传播的传染病。水痘,主要发生于儿童身上的急性传染病,冬、春季发病较多。细菌性痢疾,多发生在夏、秋季节。患上痢疾后,会有发烧、腹痛、腹泻、排脓血样大便等症状。甲型流感,甲型流感的早期症状与普通人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痛、身体疼痛、头痛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或呕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发红等。部分患者病情可迅速进展,来势凶猛、突然高热、体温超过39℃,甚至继发严重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身血细胞减少、肾功能衰竭、败血症、休克及Reye综合症、呼吸衰竭及多器官损伤。
学生知道了传染病的预防知识。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或肺炎等呼吸道病人。注意个人卫生,经常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尤其在咳嗽或打喷嚏后。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报告、早治疗。 将病人的衣物、用具进行彻底消毒。对患有传染病的动物要及时处理,彻底消毒和深埋。注意个人卫生,经常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尽量不到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的机会;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将纸巾丢进垃圾桶等等。强化教室卫生。及时清扫,使教室、走廊整洁优雅,经常开窗,保持教学和生活场所空气流通清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