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教电〔2016〕8号
关于组织参加2016年全省教师教育教学
信息化大赛的通知
各完职中、中心校,县直学校,特教学校,民办学校:
根据省电教馆《关于举办2016年全省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的通知》(省电教﹝2016﹞18号)文件精神,为促进中小学信息技术的常态化应用,切实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和水平,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新,县教育局决定组织全县教师参加2016年全省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以下简称“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赛人员范围
参加大赛的人员范围为全县基础教育类中小学教师、幼教和特教教师。
二、参赛项目设置
大赛设置的参赛项目为课件、课例、微课、学科主题社区,其中幼儿教育为课件、课例、微课;特殊教育为课件、课例、微课;教学点为教育资源应用教学设计方案和教育资源应用课例。
大赛的项目说明和要求等详见《2016年全省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指南》(以下简称“大赛指南”,见附件1),请登录“安徽省电化教育馆”网站(http://djg.ahedu.cn)查阅、下载。
三、作品报送方式及时间
参赛作品以各校为单位、以学校名称为文件名统一打包报送至电教馆邮箱(scxjyjdjg@163.com),原则上不接收个人报送。作品报送截止时间为2016年7月1日。
作品应和参赛作品登记表(附件2)放在一个文件夹内,压缩成RAR文件(RAR文件名改为作品名称),后报送至电教馆。
四、有关要求
1.请各校按照本通知及大赛指南的要求,积极组织广大教师参加本次大赛。
2.省级比赛不收取费用。按照全国“信息化活动”组委会的要求,省级比赛中遴选出的优秀作品推荐至全国参赛时,需由作者自行向全国“信息化活动”组委会办公室缴纳技术服务费。
联系人:涂小娟
联系电话:8669871
邮箱:scxjyjdjg@163.com
附件:1.2016年全省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指南
2.参赛作品登记表
舒城县教育局
2016年5月18日
附件
2016年全省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指南
一、参赛人员范围
2016年全省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面向全省基础教育类中小学教师、幼教和特教教师
二、参赛项目设置及相关要求
(一)项目设置
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简称“大奖赛”)的参赛项目包括:
1.基础教育组:课件(含移动终端课件)、课例(含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综合课例、移动终端课例、机器人教学课例等)、微课、学科主题社区、。
2.幼儿教育:课件、课例、微课。
3.特殊教育:课件、课例、微课。
4.教学点:教育资源应用教学设计方案、教育资源应用课例
(二)项目说明及要求
1.课件:是指基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根据教学设计,将特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教学手段有效呈现的应用软件,目的是辅助教与学,并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可以是针对某些知识点,也可以是一课时或一个教学单元内容,制作工具和呈现形式不限。移动终端课件作品应能在iPAD、Android PAD等移动教学设备上运行。
各类教学软件、学生自主学习软件、教学评价软件、仿真实训软件等均可报送。
(1)制作要求:视频、声音、动画等素材采用常用文件格式;作品大小不超过700MB。
(2)作品报送形式:作品应和附表1放在一个文件夹内,压缩成RAR文件(RAR文件名改为作品名称),后报送至各地市电教或相关负责部门。作者本人应检查压缩后的文件能否打开和运行。作品应易于安装、运行和卸载;如需非常用软件运行或播放,请同时提供该软件,如相关字体、白板软件等。
2. 课例:是指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和教育资源,解决学科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的课堂教学案例,重点把信息技术和教育资源作为内容、方法与手段融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学过程整体优化。包括课堂教学实况录像、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课件和教学反思等方面内容。包括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综合课例、移动终端课例、机器人教学课例等。
其中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综合课例是指在每位学生均拥有一台数字化终端设备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下,应用信息技术开展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新型教学方式。作品应是完整反映一节优秀课的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效果的信息资源包。
移动终端课例是指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移动终端技术,把信息技术和教育资源作为内容、方法与手段融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学习能力,促进教学过程整体优化。包括课堂教学实况录像、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课件和教学反思等方面内容。
机器人教学课例是指机器人课程教学实录,建议同时提供机器人设计思路,包括调试难点解决、关键技术分析、完整程序等。
鼓励使用3D打印等新技术新媒体的课例报送。
(1)制作要求:报送的课例应是根据教学设计所完成的课堂实录,主要教学环节应有字幕提示。课例视频采用常用视频文件格式。如果是时间较长的活动课程,则只需要几个关键环节的视频录像剪辑。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课件、教学资源、教学效果评价和教学反思须一并报送。作品总大小不超过700MB。
每节课为一个标准课时。
(2)作品报送形式:作品应和附表1放在一个文件夹内,压缩成RAR文件(RAR文件名改为作品名称),后报送至各地市电教或相关负责部门。作者本人应检查压缩后的文件能否打开和正常运行。作品应易于安装、运行和卸载;如需非常用软件运行或播放,请同时提供该软件,如相关字体、白板软件等。
3.微课:是指教师围绕单一学习主题,以知识点讲解、教学重难点和典型问题解决、实验过程演示等为主要内容,使用摄录设备、录屏软件等拍摄制作的微视频课程。主要形式可以是讲授视频,也可以是使用PPT、手写板配合画图软件和电子白板等录制的批注讲解视频。
(1)制作要求
报送的微课作品应是单一有声视频文件,要求教学目标清晰、主题突出、内容完整、声画质量好。视频片头要求蓝底白字、楷体、时长5秒,显示教材版本、学段学科、年级学期、课名、教师姓名和所在单位等信息,视频格式采用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flv、mp4、wmv等),画面尺寸为640×480以上,播放时间一般不超过10分钟。总大小不超过100MB。
根据学科和教学内容特点,如有学习指导、练习题和配套学习资源等材料请一并提交。
(2)作品报送形式:作品应和附表1放在一个文件夹内,压缩成RAR文件(RAR文件名改为作品名称),后报送至各地市电教或相关负责部门。作者本人应检查压缩后的文件能否打开和正常运行。
4.学科主题社区
学科主题社区:是指学习者基于某一学科主题,基于网络开展的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活动,以促进学习者知识建构的学习型组织。社区成员可通过BBS、聊天室、博客、SNS等交流互动工具在一个共享的虚拟空间中分享知识与经验,进行沟通与合作,共同参与活动,共同解决问题,建立良好而密切的关系。
在社区中不仅存在学习者与媒体界面的交互,也存在学习者与学习资源的交互、学习者之间的交互,最终实现学习者新旧概念的交互。社区应提供多种的学习活动来促进社区的管理和成员的交流,提供多种学习资源及其检索工具,提供个别化学习方式和协作化学习方式等。
(1)制作要求:应满足在因特网上实时运行的基本条件,如: 安全、稳定和快捷等。
(2)作品报送形式:作品应和附表1放在一个文件夹内,压缩成RAR文件(RAR文件名改为作品名称),后报送至各地市电教或相关负责部门。作者本人应检查压缩后的文件能否打开和正常运行。
5.教育资源应用教学设计方案、教育资源应用课例
面向教育部“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教学点征集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提高教学质量的典型教学设计方案和课例。
教育资源应用教学设计方案:应体现学科特点和信息技术应用的融合性,突出展现数字教育资源的课堂应用及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和数字教育资源创新教学方法、有效解决教育教学的重难点等方面内容。
教育资源应用课例:是指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和数字教育资源,解决学科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的课堂教学案例。包括课堂教学实况录像、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课件和教学反思等方面内容。
(1)制作要求:
①报送的教学设计方案使用Word、WPS等格式。
②报送的课例应是根据教学设计所完成的课堂实录。应展现课堂教学的所有内容,过程完整,画面清晰。建议进行适当的后期剪辑处理,在适当环节插入教学资源呈现画面,保证资源呈现画面清晰可见。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课件和教学反思须一并报送。课例视频采用常用视频文件格式。作品总大小不超过700MB。
每节课为一个标准课时。
(2)作品报送形式:作品应和附表1放在一个文件夹内,压缩成RAR文件(RAR文件名改为作品名称),后报送至各地市电教或相关负责部门。作者本人应检查压缩后的文件能否打开和正常运行。
(三)评选指标
1.课件
评选指标
|
分值
|
评选要素
|
教学设计
|
30
|
教学目标、对象明确,教学策略得当;
界面设计合理,风格统一,有必要的交互;
有清晰的文字介绍和帮助文档。
|
内容呈现
|
25
|
内容丰富、科学,表述准确,术语规范;
选材适当,表现方式合理;
语言简洁、生动,文字规范;
素材选用恰当,结构合理。
|
技术运用
|
25
|
运行流畅,操作简便、快捷,媒体播放可控;
导航方便合理,路径可选;
新技术运用有效。
|
创新与实用
|
20
|
立意新颖,具有想象力和个性表现力;
能够运用于实际教学中,有推广价值。
|
2.课例
评选指标
|
分值
|
评选要素
|
教学目标
|
15
|
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教学目标明确;
提高学生信息技能和素养。
|
教学设计
|
25
|
教学情境符合教学目标和对象的要求;
恰当选择应用学科教育资源;
注重学科特点,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
采用符合教学要求的学习模式。
|
教学行为
|
25
|
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性差异;
能利用信息技术的功能优势调控教学活动;
围绕教学,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
|
教学效果
|
25
|
教学和信息素养目标达成度高;
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参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得到充分体现。
|
教学反思
|
10
|
有及时的反馈、评价和课后反思。
|
3.微课
评选指标
|
分值
|
评选要素
|
教学设计
|
25
|
体现新课标的理念,主题明确、重点突出;
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选用恰当;
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
|
教学行为
|
25
|
教学思路清晰,重点突出,逻辑性强;
教学过程深入浅出、形象生动、通俗易懂,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教学效果
|
25
|
教学和信息素养目标达成度高;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
创新与实用
|
25
|
形式新颖,趣味性和启发性强;
视频声画质量好;
实际教学应用效果明显,有推广价值。
|
4. 学科主题社区
评比指标
|
分值
|
评比要素
|
教学设计
|
30
|
主题明确、目标明确、适用人群明确;
功能模块结构安排合理。
|
内容呈现
|
25
|
突出主题特征,可以体现一定的多学科交叉;
内容科学、丰富、新颖,鼓励原创;
表述准确,术语规范;
资源内容组织结构合理,层次与分类清楚。
|
使用效果
|
25
|
学习群体的深度参与;
具有有效的互动和交流。
|
技术应用
|
20
|
应用合理,注重实用;
导航清晰、准确,各项功能使用方便快捷;
页面色彩搭配合理,设计美观大方;
媒体播放可控。
|
5.(1)教育资源应用教学设计方案
评选指标
|
分值
|
评选要素
|
学习者特征分析
|
15
|
准确分析学习者的一般特征和初始能力;
把握信息化环境对学习者的影响;
|
教学目标
|
15
|
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教学目标明确;
提高学生信息技能和素养。
|
教学策略
|
25
|
教学方式设计符合学习需要和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选择恰当;
教学过程设计合理;
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
|
教育资源
|
25
|
学科教育资源选择恰当;
信息技术运用合理;
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创新课堂教学。
|
学习者评价
|
20
|
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在教学评价中的优势;
关注个体差异,评价指标和方法多元化;
注重过程,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
|
(2)教育资源应用课例
评选指标
|
分值
|
评选要素
|
教学目标
|
15
|
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教学目标明确;
提高学生信息技能和素养。
|
教学设计
|
25
|
教学情境符合教学目标和对象的要求;
恰当选择应用学科教育资源;
注重学科特点,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
采用符合教学要求的学习模式。
|
教学行为
|
25
|
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性差异;
能利用信息技术的功能优势调控教学活动;
围绕教学,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
|
教学效果
|
25
|
教学和信息素养目标达成度高;
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参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得到充分体现。
|
教学反思
|
10
|
有及时的反馈、评价和课后反思。
|
(四)作品资格审定
1.有政治原则性错误和学科概念性错误的作品,取消参评资格。
2.杜绝弄虚作假行为。一经发现,取消参评或获奖资格。
3.作品大小超过规定要求以及不符合相关作品规格的,取消参评资格。
(五)作品制作
1.资料的引用应注明出处。如引起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其责任由作品作者承担。
2.“课件”、“课例”、“微课”、“学科主题社区”、“教育资源应用教学设计方案”、“教育资源应用课例”,每件作品作者最多不超过3人;
不接受以单位名义集体创作的作品参赛。
三、作品报送及评审说明
1.参赛作品以市级为单位统一报送,原则上每个市不超过100件。省直管县由县级电教部门以县为单位报送,原则上每个县不超过25件。
本次大赛不接受个人直接报送的作品。
2. 请各市、省直管县组织单位于2016年8月10日-20日间登录“安徽省电化教育馆”资源评审平台,网址:http://zypj.ahedu.cn/jsp/evaluation/welcome.jsp进行网上报名、批量上传参赛作品。各市(省直管县)电教馆活动负责人请在“安徽省电化教育馆”资源评审平台内注册用户名(已有用户名的请直接登录,如用户名出现问题请与省馆系统管理员联系,联系人:徐恒;联系方式:0551-62833259),为方便活动联系,请各市(省直管县)电教馆活动负责人加入大赛活动QQ群(231870640)。
3.作品批量上传步骤
首先整理好所有需要上报的参赛作品,检查每件作品压缩包内是否都有附表1,是否都可以解压缩。然后填写好“批量报名作品信息表.xls” (附表2),保存为2003版本Excel格式文件,再将附表2和检查后没有问题的参赛作品都存放在同一个文件夹中进行上传。上传完后,请到“我的工作区”下“我提交的参赛作品”栏目内,点击“管理我的作品”检查上传好的作品,确保可以下载和打开,如不能下载和打开,请重新上传或与省馆系统管理员联系。
4.奖项设置
专家评审结束后,将在“安徽省电化教育馆”官网(http://djg.ahedu.cn/)进行为期一周的获奖作品公示,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逾期不再受理。公示结束后,将在网站上公布最终获奖结果。
个人荣誉奖:各参赛项目分别设置一、二、三等奖,其中一等奖名额约占作品总数的10%、二等奖名额约占作品总数的20%,三等奖名额约占作品总数的30%,具体获奖名额可以根据作品质量适当微调。由安徽省电化教育馆为获奖作者颁发证书。
集体荣誉奖项:设置“优秀组织奖”,根据各市(省直管县)组织报送作品及获奖情况确定,安徽省电化教育馆为获奖单位颁发奖牌。
5、参赛费用
省级比赛不收取费用,省级比赛中优秀作品选送国家参赛时,活动组委会将把上报国家参赛作品的名单通知到各市(省直管县)电教馆,由各市(省直管县)电教馆通知作者自行缴纳。每件作品需由作者自行向国家“信息化活动”组委会办公室缴纳技术服务费300元。
附表1
参赛作品登记表
(该表格信息均在网上填写并确认)
作品编号:
作品
名称
|
|
学科
|
|
年级
|
|
作品大小
|
MB
|
项目
|
基础教育组
|
课件□
课例□
微课□
学科主题社区□
教学点教育资源应用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点教育资源应用课例□
|
小学□
初中□
高中□
特教□
幼教□
教学点□
|
作者
信息
(请按各项目限额人数准确填写)
|
姓名
|
身份证号码(必填)
|
所在单位(按单位公章填写)
|
|
|
|
|
|
|
|
|
|
|
|
|
|
|
|
联系人
|
姓名
|
|
手机
|
|
固定电话
|
|
电子邮箱
|
@
|
通信地址
|
|
邮编
|
|
作品
特点
|
(包括作品简介、创作说明等)
|
作品安装运行说明
|
|
共享
说明
|
是否同意“组委会”将作品制作成集锦出版或在“信息化活动”网站共享
□是 □否
是否同意“组委会”将作品推荐给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www.eduyun.cn)
□是 □否
|
|
|
|
|
|
|
|
|
|
|
|
|
我(们)在此申明所报送作品是我(们)原创构思并制作,不涉及他人的著作权。
作者签名:1.
2.
3.
4.
5.
年 月 日
附表2: 市参赛作品信息表
|
作品类型
|
作品名称(包含扩展名)
|
市负责人用户名
|
作者姓名
|
作者单位(全称)
|
市
|
区/县
|
学段
|
学科
|
作品大小
|
作者性别
|
职务职称
|
所在单位
|
学校地址
|
邮编
|
电子邮箱
|
教师联系方式
|
制作软件和 运行方式
|
课件
|
|
|
|
|
|
|
|
|
|
|
|
|
|
|
|
|
|
课例
|
|
|
|
|
|
|
|
|
|
|
|
|
|
|
|
|
|
学科主题社区
|
|
|
|
|
|
|
|
|
|
|
|
|
|
|
|
|
|
微课
|
|
|
|
|
|
|
|
|
|
|
|
|
|
|
|
|
|
教学点教育资源应用教学设计方案
|
|
|
|
|
|
|
|
|
|
|
|
|
|
|
|
|
|
教学点教育资源应用课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 1、上传时请将此表转换为2003版本EXCEL表格。表格格式及顺序必须同上,务必填写完整、清楚,否则无法通过技术测试,将不予参评。作品类型一栏如没有相关作品允许空缺。
2、此表中“市负责人用户名”一栏,指已经在安徽资源评审平台上注册的用户名。
3、此表和所有参赛作品放在一个文件夹里进行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