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抚翠木,繁花满眼生。为深入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语文审美教学的实践研究,3月21日上午,陈爱鹏工作室以“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审美育教育深度融合”为主题,在一中开展了信息技术下高中语文审美教学研讨活动。工作室全体成员齐聚一堂,共探信息技术助力语文审美教学的新实践。市教科院语文教研员徐敏应邀参加了此次活动。
活动以两节精彩课例拉开序幕。


束冬梅老师执教《由“言”赏美,感受小说的语言魅力》。课堂巧妙运用多媒体资源创设情境,带领学生走进小说的语言世界,品味小说的语言艺术,理解小说的语言美;课堂紧密衔接高考,通过典例分析,培养文学鉴赏能力,提升审美能力。












傅碧超老师执教《情之所殇 唯“美”动人——品<孔雀东南飞>焦刘爱情悲剧之美》。课堂以鲁迅对悲剧美学的定义为主线,引导学生寻美、评美、悟美;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引领学生感受诗中的人物形象美、爱情美,理解焦柳爱情悲剧故事的美学意义,深化对古典文学悲剧美的理解。

课后,全体成员移步会议室展开深度研讨。两位执教老师分别对各自的教学设计及目标达成情况作了阐述和反思。语文教研组组长张娟赞赏两位教师充分展现了扎实的教学功底,教学思路清晰,课堂富有激情。金远付老师称赞两位老师的课各有千秋:傅老师的教学设计逻辑性强,课堂语言凝练,教材挖掘有深度;束老师的课上的很温暖,课堂感染力很强,教学语言亲切、生动、柔和,课堂成效明显。

工作室首席名师陈爱鹏作了精彩点评。他指出,课堂是教学的主战场,两位老师的课堂设计独具匠心,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为教学提供了研究的样本。课堂精彩,亮点纷呈。傅老师利用一句话引领一节课,运用演绎法引导学生寻美、评美、悟美,思路清晰,课堂紧紧扣住了高中语文审美教育目标,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束老师从用词、句式、语言风格、艺术手法四个方面引导学生体悟小说语言美,注重了教考结合;课堂紧紧围绕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展开教学,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同时,就工作室开展的省级课题研究,陈爱鹏在点评中指出,要发挥多媒体资源、数据分析工具在引导学生细读文本、深化审美体验中的作用,感受时代特色;要加强技术应用与语文核心素养的精准对接,避免形式化倾向。

舒城一中党总支书记杜显忠在点评中强调,学习教育之道在于共享同行。独行快,众行远。作为省内外语文教育标杆,陈爱鹏名师工作室为大家搭建了零距离学习平台,工作室定期开展活动,充分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推动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两位老师紧扣活动主题,精心设计教学,专业素养扎实,教学技艺精湛,活动设计精彩。
市教研室语文教研员徐敏老师作指导讲话,她首先对两节课例给予高度评价,指出两位老师的课不偏不离,紧扣高中语文审美教育和核心素养的培养;课堂立足教考衔接,有效提升思维品质。同时徐敏老师指出:教学切入点可以再深入些,课堂要注重学生的审美获得;二轮复习课应突出专题性,要抓大放小,讲究经济实用原则;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备课,利用跨媒介资源唤醒学生的情感共鸣。
教研花开春暖时,同心掬得满庭香。本次活动是陈爱鹏工作室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中语文审美教育实践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展示。两节示范课立足新课标,以信息技术为支点,撬动文学审美与情感教育的双重目标,为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语文审美教育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范式。研讨中形成的策略与反思,将进一步转化为课题研究的深化方向,助力工作室成员提升语文审美教育能力,推动语文审美教育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