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明追思的时节里,一场跨越4700公里的云端思政课,将大别山麓与昆仑山下的青春脉搏紧密相连。4月10日,舒城一中团委与新疆皮山高级中学团委联合开展“山河无恙 英雄不朽”线上祭奠活动,以“日厚其德,日进其业”的校训精神为引领,通过沉浸式主题教育生动诠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办学宗旨。




铭记·以史铸魂的思政课堂
活动以“时空对话”形式拉开序幕,舒城一中援疆教师袁福生精心设计的时间轴,带两地学子重返2020年加勒万河谷冲突现场。皮山高中安徽援疆副校长蒋武通过“中印边境线2000公里”“和田地区边境线210公里”等具象数据,将国防教育具化为可感知的国土意识。这种“日新教育”的实践创新,正是舒城一中“日进其业”校训的生动写照。


致敬·清澈之爱的精神传承
当陈祥榕烈士“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手稿在屏幕浮现,当肖思远战地日记的诵读在云端回响,两地师生眼中闪烁的泪光折射出共同的价值认同。援疆教师团队特别制作的动态地图,让两地学子直观感受喀喇昆仑的战略意义,使家国情怀从抽象概念升华为具体的精神坐标。这种情感共鸣,恰似石榴籽般紧紧相拥的民族团结画卷。


传承·青春誓言的使命担当
“以英雄为炬,照复兴之路!”两地学子铿锵的誓言穿透屏幕。在“新时代青年使命”主题讨论中,舒城一中学生的“强国有我三行动”——精进学业、强健体魄、传播正能量,赢得满屏点赞。这种将“日厚其德”融入生命成长的自觉,正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鲜活注脚。


交融·文化共生的教育创新
活动尾声,黄山迎客松与喀喇昆仑山脉的创意合成画面,构建起文化互鉴的视觉符号。舒城一中副校长邵江徽指出:“这场云端思政课开创了‘互联网+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新范式,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创新实践。”皮山高级中学党委书记石振中表示:“这场跨越山河的爱国主义课堂,让民族团结与家国情怀扎根学生心底。”据悉,两校将启动“写给边防战士的一封信”征文活动,持续深化教育成效。
从大别山到昆仑山,从杭埠河到和田河,舒城一中始终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己任。本次云端联动不仅搭建起皖疆教育协作的桥梁,更在青少年心中播撒下爱国守土的精神火种。当黄山松的精神遇见胡杨树的品格,共同浇灌的必然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