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山下书声琅,皖疆连心育栋梁。近日,新疆皮山县高级中学的法治课堂上,舒城一中援疆教师袁福生以“沉浸式模拟法庭”教学实践,生动诠释了“日厚其德,日进其业”的校训精神,在祖国边疆书写着新时代教育援疆的动人篇章。

日新教育润疆土:创新课堂播撒法治种子
“现在开庭!”随着清脆的法槌声,由学生扮演的“法官”“律师”展开激烈交锋。在这场聚焦“宠物犬伤人赔偿案”的模拟庭审中,袁福生创造性运用“情境式+探究式”教学模式,将《民事诉讼法》的诉讼程序具象化为可触可感的实践体验。来自高二(12)班的迪丽努尔在课后感言中写道:“程序规范就像昆仑山的雪水,让公平正义清澈可见。”这正是舒城一中“日新教育”理念的生动实践——通过持续创新教学方式,让法治思维在青少年心田扎根。

德业双修育英才:三尺讲台书写援疆情怀
在“少年法庭”研讨环节,袁福生精心选取最高人民法院少年法庭揭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司法温度与制度刚性的辩证关系。“教育援疆不仅是知识传递,更是价值观塑造。”这位胸前党徽闪耀的教师,将舒城一中“日厚其德”的育人追求融入边疆课堂。当大屏幕呈现37100万元的真实判例时,同学们深切感受到法治力量,民族团结的纽带在案例分析中愈发紧密。

大思政课育新人:边疆课堂筑牢共同体意识
在“诉讼代理人”角色体验中,学生艾尼在尔立下“将来要成为依法治疆践行者”的志向。袁福生巧妙将《民法典》教学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深度融合,使法治课堂成为有形有感有效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阵地。皮山高级中学援疆副校长蒋武评价:“这种沉浸式教学让抽象的法治精神变得鲜活,正是新时代大思政课的创新样本。”

皖疆同心谱新篇:教育援疆践行初心使命
作为教育部第三批“组团式”援疆教师,袁福生将舒城一中“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办学追求转化为具体行动,将安徽课改经验与新疆学情深度融合。窗外昆仑巍峨,室内书声琅琅,教室墙上的“各民族要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标语,见证着教育援疆的丰硕成果。
从大别山麓到昆仑脚下,舒城一中的教育情怀跨越山海。未来学校将持续深化援疆实践育人模式,让更多师生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实现人生价值。如今,袁福生正筹备将“模拟法庭”升级为皖疆学校云端联动的“法治实践共同体”,让皖新教育协作的春风,继续吹拂祖国边疆的法治花园。